白话译文国家最大的忧患,莫过于缺乏人才。但人才怎么会缺乏呢?天地间的精华灵气,赋予万物生长,这并不是过去就比现在丰富。我观察万物中出类拔萃的,并不比古代少,难道说人中优秀且贤能的人就唯独比古代差吗?实际上,这是因为教育没有普及到每个人,培养人才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啊!因此,学校的教育怎能不兴盛起来呢?学校,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。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君王各自拥有天下数百年,都是依靠这种教育方式来培养人才的。人才不缺乏,天下就能治理得好,天下治理得好,王室就能安定,这非常行之有效。

庆历甲申年,我参与国家的政务,亲自奉旨执行皇帝的圣明决策,诏令天下各郡县建立学校,让每年选拔的优秀士人都出自这些学校。第二年春天,我请求调任邠州担任知州。到任后的第三天,我就去拜谒了孔子庙。当时,副知州、太常博士王稷告诉我:“我们奉旨建学,所需材料都已从学生那里准备好了。但现在孔子庙太狭窄了,士子们没有合适的地方安顿。”于是我们商议决定在州府的东南角重新选址。那里地势高爽,适合建学校,并且把孔子庙也迁过去。我们委派兵马监押刘保和节度推官杨承用来共同负责这项工程,博士则每天监督进展。第二年,工程顺利竣工。我们扩建了孔子庙的规模,以彰显对老师的尊重;同时扩大学校的面积,以便容纳更多的学生。学校里设有讲堂供人讲经,有书库藏书,四周有长长的走廊环绕,各个房间分布周全,总共有一百四十间房屋。校舍高大宽敞,位置显要明亮。士人们纷纷前来,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。他们感慨地说:“我们居住在后稷、公刘这样的圣贤之地,沐浴着古代二帝三王遗留下来的仁德之风,这全是君王赐予我们的恩泽,也是我们学问和道德繁荣昌盛的契机啊!我们怎能不心怀感激,努力树立自己的德行和学业呢?”

我调到南阳郡任职后,博士写信来请我写一篇记文。我曾经研读《易经》中的大象辞,在《小畜》卦中有这样一句:“君子以懿文德”,意思是当君子的道行还未通达时,就应该修养自己的文采和德行,等待时机到来再行动。而在《兑》卦中则说:“君子以朋友讲习”,这是指君子之间通过朋友间的讨论和学习来增进学识和修养,这是互相启发、促进正道的最有效方式,没有比讲习更重要的了。如果各位学子能够明白君主建立学校的初衷,以及圣人在《易经》中所传达的深意,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道理了。因此,我写下了这篇记文。

词句注释灵粹:精纯之气。醇:厚。庠序:古代的地方学校。俊乂:亦作“俊艾”。才德出众的人。圣谟:圣训、圣旨。洋洋:盛大貌。二帝三王:唐尧、虞舜、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(或周武王)。拳拳服膺:诚恳信奉;衷心信服。俟时:等待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