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便说一下,这二位的头衔什么"北院大王"、"南院大王"都是辽朝要职,《天龙八部》里的萧峰不就是"南院大王"么。想当初,契丹各部中实力最强的是迭剌部,阿保机就原来是这迭剌部首领,当了皇帝后的阿保机觉得这个部族有点大得过头,就把它给切了,一半发展成北大王院,一半发展成南大王院,两个"大院"的最高首领就是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,各领一支兵马,民事也负责。

公元979年,壮志豪情的宋太宗赵光义猛攻辽朝的南京(今北京),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和南院大王耶律休哥双剑合璧,南北夹击,在高粱河(今北京城西北)打得宋军全线崩溃,宋太宗挨了三箭,坐驴车狼狈而逃。不过此战甚为惨烈,耶律休哥自己也受伤三处,因伤没法骑马,他只能换成坐车追击宋太宗,所以也没能追上,否则大宋真就提前完蛋了。

公元986年,对中箭一直耿耿于怀的宋太宗决定报仇雪耻,兵分三路伐辽,按照萧太后的部署,耶律休哥采取疲惫敌人的策略,先消耗宋军力量,并切断了宋军粮道,继而猛攻,大破号称"北宋第一良将"的宋东路军统帅曹彬(十国之一、李后主的南唐就是他灭的),而耶律斜轸则连续击败另一北宋名将、西路军统帅潘美(即"演义"中的潘仁美,历史上十国之一的南汉就是他灭的),更惊人的是,这位南院大王还俘虏了号称"无敌"的北宋名将杨业(被俘后自杀),没错,就是戏曲影视、评书演义里所说的那位"杨家将"的第一代掌门人"金刀杨令公"。这一大战即著名的岐沟关之战,战场在今天的河北涿州一带。

这里咱有必要再说明一下,真实历史上的潘美,并非戏曲评书演义中是坑害杨家将的白脸大奸臣,正史上杨业的悲剧是监军王侁导致的——他强迫杨业执行他的方案并且在杨业失败后没来接应,潘美是指挥不动王侁的。当然话又说回来了,辽朝的南北俩大王也实在厉害,再加上精于战略的萧太后,即便杨业可以自由发挥全面施展,也未必是辽军对手。

岐沟关之战后,生擒杨业的耶律斜轸受封为太保和魏王,开始参与朝政,并负责对付北面的女真部和高丽,萧太后还把侄女嫁给了他。而耶律休哥继续和宋朝作战,受封宋国王的他在刚打赢岐沟关之战的半年后,又在君子馆之战中再度大败宋军,灭宋军数万。不过在989年的徐河(今河北徐水西南)之战中,这位北院大王倒霉了,再也不是百战百胜了——宋军骁将尹继伦趁辽军吃早餐时突袭,一直杀到辽军统帅部,正吃饭的耶律休哥也被砍伤胳膊,所幸命大,逃脱了。从此之后,受到惊吓的辽国人把尹继伦也称为"大王",叫"黑面大王",因为这位宋朝英雄的脸黝黑黝黑的。

耶律休哥虽在这次突袭中吃了大亏,但他的威名还在,宋朝人砍伤了他,也还是怕他。宋朝有小孩哭,大人们就喊:"于越来啦!"小孩立马不哭了。"于越"就是耶律休哥的头衔——这是辽国授予最大功劳者的最高称号。耶律休哥这效果,和当年三国曹魏名将张辽威震东吴小儿不敢哭一模一样。

耶律休哥去世于998年,耶律斜轸在第二年去世。他俩的军事才能哪一个更高呢?不好说,应该是不相上下吧。

最后要说的这位辽朝名将很有意思,他所取得的最辉煌战绩不在中国。他叫耶律大石(1087—1143),是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,这人文武双全,还考中了进士——这可是历史上记载的辽朝唯一的契丹族进士。当时的辽朝早就日薄西山了,新崛起的女真族金朝总打它,憋屈了好久的北宋也跟着打它,耶律大石身为辽国将领,多次击败过宋军,但遭遇金兵就不行了,曾被俘虏,后又逃出。辽天作帝耶律延禧对他并不信任,他就脱离天作帝往西走,于1134年自立,创建了历史上的"西辽",其首都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。1141年,他挑战突厥人建立的赛尔柱帝国成功——卡特万(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)战役中大败赛尔柱为首的西亚联军,从此西辽成为中亚霸主。而他原来效忠的皇帝辽天作帝早就在十多年前就被金军打败并俘虏,辽国就此终结。

本文为李萌独家撰写,喜欢的,记得关注本头条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